《清明节气》
作者/宋英杰
出自《故宫知时节:二十四节气•七十二物候》
阳春时节的天气,之所以被说成是“最美人间四月天”,可能至少有三个理由:
第三,最佳的物象。所以古人说“春梦暗随三月景”。想及唯美的情境,就会下意识地“脑补”阳春三月的物象。
以人的视角,四月天最美;但以天的视角,却是做四月天最难!
在春天,人们对于天气好坏的判定标准出现明显分化。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段对于冷暖、晴雨有着不同的需求,所以往往是:你之所盼,恰是他之所怨。
阳春虽好,但清明时节天气变化节奏过快,阴晴不定,时风时雨。
清明最具代表性的习俗,插柳、踏青、放风筝,其实都是人们与阳春物候的快乐互动。从前清明风行插柳,所以清明也有“柳户清明”之说。
大家是以插柳这一天的天气,以及树叶是焦是青的颜色差异来占卜后续的天气。所谓插柳,既有屋檐插柳,也有妇女头上簪柳、男子身上佩柳、儿童以柳为笛。
阳春时节,有各种关于花草枝叶的行为艺术。
清明·习俗
【祭扫】
扫墓祭祖,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(或前三天)寒食节的习俗,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,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,清明也是传承好家风的时候。
【踏青】
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踏青郊游、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。在旧时,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。
【植树】
【插柳戴柳】
过去在清明这一天,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,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。插柳于户,可以驱邪祈福;戴柳于首,寓意留住青春。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。
【放风筝荡秋千】
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古时,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然后放上天去,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,寓意“放晦气”,以达到“除病消灾,带来好运”的目的。唐代荡秋千已十分流行,白居易《寒食夜》里就写道“春风摆荡禁花枝,寒食秋千满地时”,可见其受欢迎程度。
上一篇:如何规范填写监理通知单
下一篇:旁站监理知识大全